“记者走基层——双走进、看行动”
第四站:汉中市南郑区
位于汉中盆地西南部的南郑区,北临汉江,南依巴山。 蜿蜒流经区域的濂水河、冷水河是汉江的两条主要支流。
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我省“引汉济渭”重要水源涵养地,近年来,南郑区始终把“生态立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战略,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围绕城乡发展大局,区政协充分发挥优势,在助力该区生态文明建设中主动作为。
去年,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南郑区政协组织委员进行了3次视察调研。区政协委员、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南郑分局副局长岳新彦就参加了其中2次。
“调研组的成员要么是研究相关领域和专业的,要么是从事相关工作的,所以每次调研都会形成 ‘干货满满’的调研报告。” 由于在政府部门从事环保工作,岳新彦在多次参加区委、区政府工作会议中见证了政协建议得到采纳落实的过程。“区政协和政协委员们建言献策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视频:各界导报 马卓)
去年4月,区政协在组织委员视察全区“环保”工作情况时了解到,随着城乡建设发展,周家坪、梁山两个水源地与重点项目建设的矛盾日益凸显。“在‘一江两岸’建设持续推进下,从前是‘不毛之地’的地方,慢慢都变成了‘黄金宝地’,不再是合适的水源地。”岳新彦说,在这次调研中,委员们对于原有水源地生态环境现状表示担忧,并未雨绸缪提出了重新调整水源地的建议。
调研报告报送区委、区政府后,政府住建部门立即采取行动,勘探选取新的水源地。“新的水源地初步确定在圣水镇,目前正在勘察论证阶段。”
陈村:不只是“油菜花经济”
除了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高达65%以上的森林覆盖率也是南郑区一大生态环境优势。油菜花开的季节里,穿梭在湖光山色中的陈村乡间小路,路过点缀其中的白色村舍,希望的田野画卷在眼前铺陈开来。
“陈村是油菜花的最佳观赏点,每年3月底4月初,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会来到这里,亲身领略汉中油菜花的魅力。”区政协委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干部潘涛这几年一直关注的陈村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在他看来,创收加致富,使得“油菜花经济”成为当地旅游产业每年的“重头戏”。但受到花期限制,“油菜花经济”成为一种“月度经济”,难以具有持续性。如何将油菜花经济的季节性打破,形成持续可发展的乡村旅游,是当前急需思考和破解的问题。
今年初,潘涛向区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在陈村水库周边规划引种芦苇和粉黛乱子草等观赏性植物的建议。“这个提案源于去年一次在汉中市区内的天汉湿地公园游览的感受。”惊叹于粉黛乱子草一望无际的美丽景观,潘涛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在陈村也引种此类植物,延长和完善陈村的旅游产业链。“前两天已经有政府部门就这件提案的办理和我取得联系,不久后应该就会有所推进和落实。”
法镇:乡村旅游“走出去”
在汉中市区以南的巴山深处,隐匿着一座与陈村有着相似地理环境特征的小镇——法镇。但由于路途较为遥远,使得这个生态环境同样绝美的小镇“养在深闺人未识”。
去年9月,区政协组织委员就法镇全域旅游发展进行专题调研。针对该镇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委员们提出了在重点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点面结合、示范引领,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步伐,让法镇乡村旅游“走出去”。
“区政协和委员们一直对我们镇的发展很关注,多次来这里调研,委员们也提出了很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法镇镇长张汉平同时也是一名区政协委员,他说,在区政协的关注和推动下,法镇的乡村旅游日渐声名鹊起。2017年,法镇还被省政府授予“省级生态镇”荣誉称号,赢得了一张靓丽的金字招牌。“通过政协平台,我也学习到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这些都使我十分收益。”
各界导报记者 唐冰 李鹏 康斌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