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村道路绿化,垃圾定点收集,家园靓起来;小杂粮、山地苹果、“红枣羊”等特色农副产品挺进市场,腰包鼓起来;家门口的文化广场落成使用,秧歌扭起来;特殊慢性病报销制度普及,健康兜起来……
位于榆林市佳县兴隆寺乡的中硷村是榆林市政协机关驻村帮扶点,这里属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气候干旱,生态脆弱、贫苦相伴。如今,乘着精准扶贫政策东风,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正蜕变成为新时代的美丽乡村。
(视频:各界导报 马卓 鱼哲婧)
一张“党员积分表”
以党员影响力带动群众向心力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村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和能力,决定村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和谐水平。
为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榆林市政协机关驻中硷村扶贫工作队与村里的党员干部交心谈心,收集意见和建议,帮助村党支部建立健全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制度,通过选准用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农村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联户结对帮扶活动等举措,增强村支部号召力、村两委凝聚力,让党员影响力带动群众向心力,凝聚起脱贫攻坚合力。
走进中硷村村委会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党员“三类五星”积分表。目前,全村党员已实行分类管理、量化评价。
这套精准管理机制将党员管理对象划分为骨干型、培养型、关爱型3种类型,要求在激发骨干党员干事创业热情的同时,将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纳入管理范畴,坚持为年老体弱或行动不便的党员开展上门送学习、送服务、送温暖等活动。按照日常积分、星级评定、结果公开程序,三类党员接受星级评价,以此表彰激励先进,督促整改后进,择优培养后备。
一张“产业路线图”
传经验、转思路、教方法
金秋时节,中硷村今年新建的蔬菜大棚里,辣椒苗、黄瓜苗摇曳生姿。榆林市政协机关驻村第一书记贺亚峰介绍说,这是建棚后种的第二茬蔬菜了。
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必须建立起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榆林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2018年,中硷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日光温室大棚和光伏产业,4座日光温室大棚已于2019年底承包到户,每年收益可观。联村的光伏扶贫电站建在佳芦镇白家崖窑村,2018年12月并网发电,到2019年底,中硷村已获得光伏扶贫电站收益3.4万元。
黄土高原的旱地,多出产谷子、绿豆、马铃薯,提高效益要靠科学种田。为此,榆林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请来农林牧专家,帮着村民做种养殖技术改造,传经验、转思路、教方法,用“扶贫+扶志”模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让他们实现精神物质“双脱贫”。
根据村民农业生产传统和当地自然条件,榆林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帮助村上谋划发展思路,确定了“3+X”的产业路线,“3”即发展“红枣羊”、山地苹果和设施农业,“X”指小杂粮、核桃、粉条等。
产业振兴的行动“路线图”就此铺开,从“小目标”到“大蓝图”,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强了、劲头更足了。榆林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发挥政协优势,协调发改、工信、农业等部门,为中硷村安装太阳能路灯、建信号基站、发放马铃薯种子和春耕化肥,还协调组织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司法“四下乡”活动,动员政协委员、爱心企业到中硷村捐款捐物、慰问贫困户。兴隆寺便民服务中心党工委书记暴海雄说,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驻”进了村民心里,“帮”出了看得见的实效。
一场脱贫攻坚仗
点面结合,带贫益贫加保障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当下,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冲刺、全面收官的紧要关头。榆林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每天走访边缘户、低保户、监测户,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工作整改。
为了及时掌握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监测户收支信息,中硷村进一步完善了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工作流程,规范研判核实程序,通过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防范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结合村情实际,榆林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与第一书记、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研究讨论,制定了中硷村《带贫益贫机制》《扶贫资产管理机制》《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管护制度》《务工就业帮扶机制》等多项制度,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针对中硷村产业规模偏小、村集体经济带动效益还不明显等问题,榆林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市政协委员中的爱心企业家实施“订单”收购,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他们还积极与经济界政协委员,特别是从事建筑、服务行业的政协委员联系沟通,实时发布用工信息,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加强劳务技能培训,拓宽了稳定增收渠道。
“当下,我们还要帮助中硷村做好乡村振兴规划,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放松不动摇不懈怠,对标补短打赢脱贫攻坚硬仗。”贺亚峰表示。
各界导报记者 满淑涵 许鹏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