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 | 他们勾画出数字陕西的未来图景!这画面太美……

2019-12-19 18:17:36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 12月19日,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快推动数字陕西建设” 开展协商讨论。部分省政协常委、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负责人与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议题、交流见解、探讨发展、凝聚共识。...

  12月19日,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快推动数字陕西建设” 开展协商讨论。部分省政协常委、委员、专家学者和相关企业负责人与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议题、交流见解、探讨发展、凝聚共识。

 

(视频:各界导报 康鹏 马卓 鱼哲婧 陈欣如)

会议发言汇编

  关于推进数字陕西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张 鸿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委员

       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

  就推进数字陕西建设谈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建设数字陕西刻不容缓。数字经济正成为实现追赶超越的新型驱动力。在最近召开的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会上,国家发改委同中央网信办将浙江、河北(雄安新区)、福建、广东、重庆、四川6个试点省市列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其中福建围绕“数字丝路”、智慧海洋、卫星应用等开展区域特色试验;重庆提出了发展大数据、集成电路、物联网、智能网等12个重点智能产业;四川努力构建数字经济生态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建设3—5个大数据产业基地;浙江杭州提出了“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口号;广东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建设“云”上“智慧城市”。各地数字经济建设如火如荼。

  就陕西而言,在刚结束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陕西双十一全天交易额56.8亿,全国排名17位,对外销售额6.38亿,比2018年增长26%。陕西双十一交易额虽有较快增长,但与浙江、广州、四川等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发布的《陕西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19)》中,陕西数字经济发展排名14位,仅比2018年提升一位,而同为西部地区的四川省,排名第8位,领先优势明显。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陕西,任重道远。

  第二个观点:陕西还需自上而下发现问题。(一)思想观念亟待转变。数字陕西不能仅是基础电信建设、网络安全、信息化等传统范畴,应是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的系统工程。(二)顶层设计不足。陕西省委网信办、省工信厅、省发改委都承担了部分数字陕西的建设职责,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对数字陕西没有成立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三)我省数字经济本土企业少,整体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我省是传统农业大省,就农业而言,大多发展依赖于传统小农经济,习惯于自产自销,自身优质农产品“走”不出去,不成规模,大多是以农户、村庄为单位自行组织生产、销售,无法形成先进、高效的农业智慧园区,数字农业亟待发展。(四)电子政务水平有待提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19)》显示,我省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综合得分79.73分,排名23位,与第一名广东(94.63分)相差14.9分,在西北区域内低于宁夏。

  第三个观点:从上到下解决问题。(一)改变思想观念。制定数字陕西发展战略规划,尽快成立数字陕西建设发展领导小组,且由省长担任组长,主管副省长、各厅局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建设数字陕西,发展数字经济”的口号。在顶层设计方面,成立“数字陕西研究发展协调小组”,由省委常委、发改委、科技厅、教育厅、各高校领导组织成立,负责研究协调数字陕西研究工作中的重大事项,指导加快数字陕西建设。(二)发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以产业数字化为手段,推动我省石化、装备制造、农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实现深度融合。以数字产业化为措施,首要是政务数据产业化,其次是工业或行业数据产业化,以省属国有企业为重点,培育省级龙头企业,形成工业大数据产业链。(三)建设发展数字乡村,发展数字农业。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智慧园。优选猕猴桃、苹果、柿子、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争取每年新建10个现代农业智慧园并打造一批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示范工程。鼓励支持邮政、供销等部门在贫困地区开展电子商务,拓宽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四)推动政府治理数字化。组建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省政务信息化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采用“政企合作、管运分离”模式,如成立“数字陕西”网络建设有限公司,并引入华为、中兴等通讯骨干企业力量,充分发挥省内信息技术企业的专业技术优势,承接全省政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运营、维护等工作。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培育我省经济发展新动能

  任保平

  省政协委员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为了准确研判数字经济对我省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作用,提出进一步推进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占比和规模小。一是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4.8%,而我省占比仅为25%。二是规模与先进省份有较大差距。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数字经济总量均突破2万亿元,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数字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而我省仅为6000亿元。

  2.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还不够高。一是工业生产数字化程度较低。我省工业企业设备数字化率仅为39%,关键工序数字化率为44.2%。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应用不多。二是一些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的积极性不高。我省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仅为60.2%,一些效益较好的国有大型企业的数字化投入水平约为销售收入的0.1%—0.2%,低于国内相关企业0.5%的水平,其他国有企业和大量的中小企业则更低。三是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能力不足。目前我省网络协同比例为22.8%,智能制造就绪率为3.8%。信息工程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还不能满足各行业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同时,大数据产业的支撑能力不够,数据资源的挖掘利用程度不深,应用潜力和开发价值有待全面释放。

  3.数字经济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一是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我省虽然每年都有关于数字经济的工作要点,但至今没有形成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宏观上如何谋划数字经济发展缺乏战略布局。二是体制机制掣肘。目前全省数据开放、政务数据、数字共享、数据运用由四个省级部门分别负责,各单位之间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导致全省数据资源利用不够,数据汇集、开发、应用效率不高,没有很好地形成发展合力。

  4.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大。一是政策配套不足,落实不够。二是资金支持不够。贵州每年至少投入3亿元,吉林省政府首年补贴2.5亿元,且每年增加至少5000万元,山西等省份也纷纷通过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当地大数据产业发展,而我省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三是人才支撑不足。据统计,中国目前有约70万数字经济人才,其中我省数字经济人才占全国的比重约为5%,远远低于上海的16.6%和北京的15.6%。

  二、进一步推进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把数字经济摆到重要位置来认识、来重视、来推进。数字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推进我省数字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人们在思想上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要牢固树立“数字陕西”发展理念,把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和抓手。要把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为对有关部门和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2.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一是实施企业数字化转型工程。企业要制定推进方案,分批分期进行落实,将年度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项目纳入当年省上技改和企业改造项目。落实扶持资金,落实技术方案,扎扎实实地推进产业数字化。二是每个企业都要把数字产业化摆到重要位置,积极主动地实施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行业生态链为主线,通过产品数字化、服务数字化、过程数字化的“三位一体”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构建大数据应用体系,为企业数字产业化提供充足的数字来源。

  3.理顺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一是整合目前分散在其他部门的职能,理顺有关部门的职能划分,打破数字搜集、开放、共享、使用的壁垒。二是组建陕西省数字经济产业联盟。由陕西大数据集团牵头,吸收有关企业、高校和智库参加,整合产学研用各方面的资源。三是进一步落实省上有关陕西大数据集团运营的政策,充分发挥其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4.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力度。一是做好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制定全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三是构建数字经济的法律保障。加快出台《陕西省数字经济发展应用促进条例》等地方法规,制定有关数字经济的配套政策,对数据开放共享、数据权属、数据交易和数据安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让数字经济发展有法、有规可依。

  5.高度重视我省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高校数字经济人才的培养力度。按照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求,建议省内有关高校扩大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信息技术、管理科学、统计学、经济学、数学等学科的招生人数,或增加相关专业设置,培养更多的可以从事数字经济的高质量人才。二是成立数字经济专家服务团。建议利用全省“千人”“特支”“三秦学者创新团队”等人才项目,深入企业,围绕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利用信用数据提供融资服务的建议

  袁学武

  省政协委员

  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省中小企业协会会长

  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难题,也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为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等中央七部委在2017年印发《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计划(2017-2019年)》,强调“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对于有效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手段,是降成本、补短板的重要举措”。

  为了与信用大数据时代接轨以及贯彻落实《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计划(2017-2019年)》精神,2017年9月,原陕西省中小企业促进局、陕西省金融办批复同意由陕西省中小企业协会牵头成立应收账款公司,建立应收账款管理服务平台,用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银行授信为供应商中小企业增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机制,建立以核心企业为龙头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在该应收账款管理服务平台内,核心企业给供应链的中小企业开具电子债权凭证,帮助供应链中小企业增加信用,中小企业凭电子债权凭证在平台上给银行质押融资,该债权凭证可持有、可融资、可拆分、可流转。中小企业通过平台不断融资以增强和积累自己的信用,为以后依靠自己信用融资积累数据。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征”应收账款管理平台、国务院国资委“中企云链”应收账款平台、中央军民融合办“金网络”应收账款平台和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简单汇”应收账款平台对接,实现与全国平台数据互联互通。

  为了推动以“应收账款”融资为抓手的信用融资工作,特提建议如下:

  一、建议省工信厅将原批复成立的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公司作为全省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登记管理和服务平台,与中央各大平台互联互通,汇集央企、军工企业、在陕核心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为政府清欠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该平台加强与各金融机构合作,落实国家发改委推广的“信易贷”产品在陕的普及和落地工作。

  二、在我省信用信息平台上给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开设接口,将在应收账款平台上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社会信用数据和企业法人个人信用数据在签订相应保密协议前提下有效对接。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掌握的社会信用数据转化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数据,利用政府部门的信用数据给中小企业增信,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新的途径。

  三、将信用数据融入惠民工程。以医疗为例,医院大部分应收账款来自于医保局,但是医保结算周期长,医院短期内无力支付医药、器械企业的费用,导致医院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链企业应收账款越来越大,无疑增加了医院和供应链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医保局可以与应收账款平台有效对接,由医保局在平台上向医院开具电子债权凭证,医院再向下游医药、器械企业流转、分拆,药品供应商企业再向原料、包材供应企业流转,使产业链下游医药原料、包材供应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债权凭证融资,缓解供应链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切实解决医院、药品器械企业因应收账款带来的药品短缺、医疗资源匮乏等民生问题。

  四、将信用数据融入政府重大项目工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一些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因中标企业手续繁琐、结算周期较长,不同程度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严重侵害了农民工合法权益,由此引发的件时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建议政府重大项目工程招标时要求投标企业提供信用承诺,中标企业要与应收账款平台对接,便于政府对其支付工程款项进行全流程监管。中标企业在项目付款时向下游分包商开具电子债权凭证、下游分包商持电子债权凭证再向材料供应商、劳务公司等下游企业流转、拆分、融资,缩短结算周期,为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提供有效解决办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网信基础设施投入

  推动数字陕西建设

  郭建琼

  陕西优米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十九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顺应网络时代发展新趋势,主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数字经济发展,夯实网信基础、推进产业聚集、使之成为我省“追赶超越”的战略引擎、重要抓手、关键支柱,为建设“三个经济”提供有力支撑。2018年我省信息化专项建设资金为三个多亿元(宁夏为10亿元),三大运营商在陕仅占其在全国投资的3.3%。在民间投资中,我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总额为39.18亿元,占各行业民间投资比重仅为0.5%。投入不足导致网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我省经济总量、人均GDP在全国的位次相比,互联网普及率、光纤入户率、移动宽带普及率和网速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人均电信费用则高于全国,与国内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我们看到网信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和建设滞后等因素制约了陕西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认识不够和行动迟缓;二是网信基础资金投入不足和建设滞后;三是规模较小缺少龙头带动;四是市场政策环境和市场分配机制亟待建立;五是统筹不足和顶层设计欠缺。

  为此,建议:

  一、加强要素供给,推动试点示范。试点示范光网改造工程,推动千兆固定光纤网络及千兆移动宽带网络部署,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优先推进示范区5G等网络规划部署,以高速、泛在、安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支撑示范区各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根据示范园内网络规划及产业发展需求,优先布局千兆光纤、5G、数字试验场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园区。对试点示范内中小企业开设专线和资费优惠,助力网信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各基础电信企业加大对各类试点示范的信息化支撑力度,统筹规划示范区域内网信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工程。

  二、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战略决策作用,加强对全省网信基础设施的顶层设计,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从根本上解决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九龙治水”问题。对在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中表现优异、组织得力、推进效果明显的市、县(区)党委或一级政府,每年进行表彰奖励,并给予一次性奖补。

  三、保障建设用地,开辟“绿色通道”。在土地规划和指标上予以重点保障,积极保障试点示范园各类用地。可按商服用途落实用地。网信基础企业所需工业用地的土地出让底价,在国家规定标准范围内给予最大优惠保障,鼓励以租赁等多种方式供应土地,积极推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应土地。

  四、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做大做强。列入“试点示范”名录的,优先纳入省级和地方预算内投资支持对象,优先纳入投资优选项目名录,积极推荐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对省级网信基础设施项目,优先支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专项资金支持。对试点示范范围内的企业,首次进入全国电子信息百强、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的,鼓励所在地政府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

  五、激发创新活力,加大创新投入。对网信基础设施企业在技术领域具有重大创新引领作用的国际和国家标准给予奖励。对试点示范内新获得数字经济领域国家级专利金奖、银奖和优秀奖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

  六、率先推广应用,鼓励资源共享。鼓励各类试点示范前瞻布局天地互联网 /北斗/量子通信/5G等新兴产业发展,带头开展规模化推广应用。对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内符合创新券条件的网信基础企业、团队使用共享科学仪器设备开展科技创新相关的监测、实验、分析等活动发生的费用,每年以创新券形式给予补助。

  七、加强资金引导,落实税费优惠。支持申报国家试点示范,对获批试点示范的,给予奖补。全力抓好促进税收优惠政策和减税降费相关政策在试点示范范围内落地生根,进一步降低试点示范内网信企业制度性成本。

  加强5G网络安全

  推进数字陕西建设

  陈 斌

  省政协常委

  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5G网络具有超高速率、超低时延、海量连接的服务特性,可提供数据、连接和基于场景的联合多维度信息通信服务,人、物与网络高度融合的场景化时代即将来临。5G将推动信息化进一步渗透到社会的生产生活之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信息交互和获取将更加实时高效。2019年4月30日9时12分,陕西首个5G电话在陕西移动数字化服务体验中心成功打通。标志着陕西正式步入5G通信时代,5G网络将会成为数字陕西的主要承载。

  凡事都有两重性,基于移动网络的政府信息平台、网络服务平台和应急响应信息系统更易受到攻击;有效身份的缺失,会导致信息无责任的发布、传播,消极信息、谣言会带来社会骚动,侵蚀广大网民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全球化的网络在加速信息流动的同时也增加了舆论控制、社会操纵、颠覆政权等危险,对国家、社会安定构成新威胁。因此,在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交织发展的大趋势下,安全成为支撑5G系统特别是5G专网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5G网络安全将决定数字陕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我省打造数字陕西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5G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5G新业务、新架构、新技术、新应用场景的不断发展,给5G安全技术研究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挑战,同时5G新的技术发展又为解决传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机遇。业界期望采用不同于以往的发展思路,加大架构型、内生型安全技术的研究力度,努力克服2G/3G/4G系统中通信与安全“两张皮”和“补丁”式安全等弊端,实现“打造自带安全基因的5G”愿景。为此,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开展5G安全技术的深入研究,并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2016年2月,3GPP技术标准组启动5G安全研究项目立项。我国也于2017年设立了“5G安全技术要求”行业标准项目,旨在推动中国5G安全的标准化工作,并于2017年6月发布了最新版的 5G 白皮书《5G网络安全需求与架构白皮书》,白皮书对5G安全架构设计进行了构想。

  但上述工作还停留在标准制定方面,在设备的制造方面进展并不顺利。这是由于安全性的额外需求显然会增设备制造成本,进而会增加运营商的运营成本。所以,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重通信轻安全的思路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设备实现方面的工作还非常滞后,5G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二、加强我省5G通信系统网络安全建设的建议

  为了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实现5G的内生安全,摆脱中兴和华为可能被进一步制裁而使5G停摆的不利局面,国家已经委托中电科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进行5G专网的研究和开发。为此,对我省5G通信系统网络安全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推进5G射频和基带芯片的研发,完善5G产品线。充分发挥我省微电子企业和高校众多的优势,通过激励和扶持,集中力量开展5G射频和基带相关芯片的研究和开发,以丰富和完善5G产品线。

  2、推进5G内生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和设备制造。通过设立重点专项等形式,资助我省企业或高校从事5G内生安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为相关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扫清技术障碍。

  3、借助军民融合渠道,打造具有内生安全的5G专网。中兴、华为、大唐的主要研发力量都在我省,而我省以中电科为代表的电子企业众多。可借助军民融合渠道,充分发挥民用通信系统规模大、覆盖好、稳定可靠以及军用通信系统安全性好等优势,通过军民融合的方式,优势互补,推进5G内生安全网络的实现。

  4、政策建议。在政策上,建议发挥网信办的政府职能作用,对5G民用网络或5G专网推行强制而非可选的安全标准,彻底转变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重通信轻安全的思想,推进5G内生安全的技术进步,构建更加安全可信的5G内生安全网络,保障数字陕西的安全可靠。

  关于发展智能制造业的建议

  许 超

  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一、传统制造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工业增速持续放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从2007年18.5%逐步降低至2017年的6.6%,多重因素持续挤压工业企业利润空间。一是生产成本攀升。2018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已高达84.42元。在土地和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的形势下,中国制造的优势被逐步削弱。二是产品与服务质量管控差。工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受到资金、技术、成本约束、企业对质量管理重视不足,管理方法落后,导致产品可靠性与客户满意度低,严重影响品牌声誉与产品竞争力。三是交付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深入应用导致产品交付周期和产品迭代周期大幅缩短,传统规模化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柔性化、敏捷化、协同化的订单交付需求。四是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企业仍处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创新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

  二、几点建议:

  制造业是一个极其庞大的领域,涵盖了30个大类行业、191个中类行业、525个小类行业。由于涉及的行业、领域众多,不同行业的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主要关注点各异,即便同行业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制造业企业智能化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路径。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要从自身的核心痛点出发,在合理且有延续性的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沿着智能制造要素→智能制造能力→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分阶段且持续性的获取智能制造要素,建立、完善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订单获取、产品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智造能力”,最终形成完整、高效、科学的智能制造系统。对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智能制造能力从预期收益、实施难度、成本下降、资金投入、时间跨度五个维度进行分析评价,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智能化发展路径。对制造业企业而言,构建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重塑生产方式。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1、扶持部分企业利用大数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建议省有关部门选择3至5家龙头企业进行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工程,扶持这部分企业利用大数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全省传统制造业利用大数据转型升级的领头羊。

  2、加大央地合作,加快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打造形成“大数据+制造业”、“大数据+服务业”两大产业集群,使大数据产业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培育“大数据+制造业”产业集群,推进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航空航天等领域协同发展;培育“大数据+服务业”产业集群,推进气象、健康、体育、环保等行业大数据融合应用。

  3、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建立示范项目,将制造企业中的传感器、控制模块、通信网络、ERP等系统连接起来,并通过统一的账本基础设施,让企业、设备厂商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能够长期、持续地监督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制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区块链账本记录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也有利于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便于发现问题、追踪问题、解决问题、优化系统,极大提高生产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4、结合省工信厅和西安大数据局加快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5G时代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将走向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AIOT的混合架构。在智能制造领域,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解决工业设备注册管理、访问控制、监控状态、数据可信传输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可控管理、生产质量追溯、供应链管理等问题,确保工业互联网的安全和效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于推动我省数字农业发展的建议

  王晓萍

  全国政协委员

  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委

  2017年农业部决定组织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以来,我省从实际出发,启动了数字农业建设项目,我省数字农业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一、我省数字农业发展的现状

  2018年开始,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已经在苹果产业和畜牧业产业做了数字农业的整体规划和行业推动。2019年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围绕“一中心五平台一体系”的总体思路,加快建设全省数字农业发展步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于11月初,组织召开了信息化“一中心五平台一体系”建设管理与上线试运行工作推进会,积极推动我省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和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上线试运行工作。

  二、我省数字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缺少大数据支撑,迫切需要“一中心”的建立

  我省农业的种、养、产、加、销等环节,没有有效整合多方数据,只是靠农民经验、运气等解决问题。

  (二)数字农业农民缺少资金投入,凭一已之力无法解决

  实现农业全产业链主体,必须要有新科技、新技术的投入和使用,资金问题不解决,农民就是愿意也没能力去发展。

  (三)未能从农业生产源头把控好生产全过程

  发展数字农业,要实现以数字为核心的精准生产与经营,如何让耕作的农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实现精准地科学生产对接,这都是陕西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无法获取及时、准确的农业气象信息

  气象与农业关系紧密,能够通过气象预测,对农业种植、收获、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农事操作给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导,这对整个农业生产全过程至关重要,及时把气象信息传递给农民,可以有效避免农业受到损失和损害。

  三、推动陕西省数字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建设陕西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要坚持“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的建设原则,尽可能多而全的录入有关农业的各类数据,积累更多的数据信息,形成完整、详尽的农业大数据库。

  (二)为农民办理无担保、无抵押、全天候的便利金融业务

  在数字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借鉴延安市洛川县的“全省首家落地蚂蚁金服普惠”金融业务,引导一些金融机构给农民提供此类无担保、无抵押、风险小的贷款或者金融服务。

  (三)开发建立我省数字农业的手机APP平台

  参考我省苹果数字产业开发中的“果信通”手机APP平台,建立我省数字农业的手机APP平台。平台服务中包括省、市、县三级平台,研发手机端基础数据填报系统和病虫害防治智能解决方案、线上线下技术指导、用工供需精准对接、产销价格服务于一个平台的手机APP,将顶层数据资源落地应用到千家万户。

  (四)启动全省专业农业气象服务系统

  启动全省专业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结合手机APP建设,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位农民。为实现农业气象服务的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充分发挥智慧气象服务效益,基于全省农业“一张网、一张图”的发展理念,开展陕西气象大数据分析和挖掘,为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提供基于位置和用户分类的智慧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总之,陕西农业农村、信息产业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我省科技教育等资源优势,运用大数据,通过“互联网+N”催生新业态、新经济。如会展、科技研发、供应链金融、农业旅游、数据体验等,增加陕西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数字化对农业的反哺,意味着在“农民工”这种时代渐渐消退以后,农民将拥有新的角色—“农民商”,真正实现田间地头“产-供-销”的“全链路”数字化升级,迎来一场新的数字农业革命。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助力陕西追赶超越

  陈高志

  省政协常委

  省总商会副会长

  陕西亿杰实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陕西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通过“三个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本、信息、人才、技术等要素聚集,加快构筑起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到物联网、物联网芯片,陕西省数字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数字经济将是助力陕西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陕西数字经济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

  陕西省在数字经济发展上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与优势,尤其在电子信息产业、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等方面更是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带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然而,在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政策环境不具优势的影响下,陕西数字经济还存在诸多短板,主要表现在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动力不足、质量不高、效率较低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带动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数字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二、陕西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一)建议多重并举,改革创新数字经济体制与机制。充分发挥陕西省大数据管理局、省大数据集团的作用,切实解决力量分散、资源无法共享等问题,加快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健全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不断拓展平台服务功能。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数字大枢纽,推动大数据与三大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创新联盟、产业联盟等。举办“一带一路”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大会,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人才,并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经济社会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运行监测。

  (二)建议加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针对陕西的特色农产品,要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智能装备的普及率,广泛应用智能检测、智能识别、自动控制、数字化管理、在线化服务等数字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振兴农村,富裕群众。陕西省也应鼓励制造业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通信企业联合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体系,围绕生产管理的各项环节,运用工业互联网的新模式、新技术,实现提质增效。同时,通过将数字技术与电子商务、教育、政府服务、医疗、旅游、交通等结合,积极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等新业态快速健康发展。

  (三)建议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陕西省聚集了以美林数据、九索数据等为代表的大数据企业超过百家。要继续引进大数据知名企业,培育省内龙头企业,加快数据资源汇聚,打造大数据基础架构、处理与服务、行业应用的三大产业链,推动“互联网+”向包括工业、文化等多个方向延伸,形成“大数据+制造业”、“大数据+服务业”的两大产业集群。盘活数据资源,加快行业云数据的开发应用,加快数据交易办法的制定,建立陕西省数据交易规范体系。

  (四)促进数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支持优势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改造工艺流程,改进组织管理,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强化企业在数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转移中的主体地位,完善需求导向机制,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市场。支持西咸新区等国家级双创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数字创新技术转移转化社会化机构和服务体系,采取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创业模式,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通过提供新产品市场化应用场景、支持参与本地数字项目建设、优先政府采购本地数字产品等方式,加快数字创新技术推广应用。

  (摄影:实习记者 张涵博)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数字陕西的 月度协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