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陕西故事】勇立潮头 一心为民 ——李邦靖

2019-01-21 16:00:51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  今天的“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陕西故事”系列演讲,将由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推荐的程敏为大家讲述《勇立潮头一心为民守望故里四十六年的老支书——李邦靖》。...


  今天的“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陕西故事”系列演讲,将由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推荐的程敏为大家讲述《勇立潮头一心为民守望故里四十六年的老支书——李邦靖》。

  一心为民求致富,两个肩膀闲不住。从血气方刚的青年到如今的满头华发,64岁的李邦靖不曾挪窝,在村上一干就是40多年。

  点击下方收看视频▼

  (程敏:勇立潮头一心为民守望故里四十六年的老支书——李邦靖)

  勇立潮头 一心为民

  守望故里四十六年的老支书——李邦靖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用双脚丈量着中华大地上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今天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位在这场伟大变革中勇立潮头、一心为民,渭北旱塬上守望故里40余年的老书记,李邦靖。

  今年66岁的老党员李邦靖是咸阳市旬邑县张洪镇西头村的党支部书记,上世纪70年代,他的家乡——西头村可以说是穷得远近闻名的“栏杆村”,那真真是“点灯靠油、耕地靠牛、吃水靠挑、磨面靠推”。年迈的老书记披着大棉衣佝偻着背缓缓离去的背影和那句意味深长的“咱村里人想吃上白面馍馍还得靠你这一茬年轻人”,这句意味深长的嘱托深深地刺痛着年仅20岁的李邦靖,他暗下决心:不拔掉村上的穷根,誓不回头,就是豁出命,也要让乡亲们吃上白面馍馍。

  为了改变当时村里零积蓄、少口粮的窘境,时任西头村大队长的李邦靖冒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果敢而为,带领村上70多名年轻人成立了副业队,先后到附近的百子煤矿、永寿的平遥煤矿挖煤,到西安红旗机械厂拉砖,靠卖苦力挣得的钱给村上接水电、铺砂石路、购买拖拉机、磨面机等。正是最初的这一股敢于变革、勇于拼搏的闯劲帮助西头村迈出了挑战贫困的第一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战略抉择,中华大地随即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而率先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重点的农村改革,给李邦靖和他带领的西头村带来了新希望。

  上世纪80年代初,李邦靖认准苹果能帮助村民致富,于是他计划引导群众发展苹果产业。但是刚迈出第一步就遇到了一件难事。由于缺乏经验,李邦靖带领村民买回的高价树苗竟是没有嫁接的生苗。群众意见很大,要求退款,甚至还有村民要将李邦靖告上法庭。面对这样前所未有的挫折和压力,李邦靖丝毫没有畏缩,他隐忍巨大的委屈,拍着胸脯向群众保证:“即使我李邦靖倾家荡产,砸锅卖铁,也不会让大伙受损失”。为了给村民讨还公道,他卖掉了自家当年的口粮,又在亲朋好友处东拼西凑借了400元钱,用这仅有的“家当”聘请律师与苗木供应商打官司,终于在短短6天时间内,将苗木款一分不少地追回,全数退赔给了群众。对此,家人不理解,年迈的父母骂他是“败家子儿”,可他坚信小小的苹果树就是西头村得以致富的“摇钱树”,只要抓好苗木品种和技术这两大难关,这事儿就一定能成。为此,他专门请来了技术员,并亲自去外省联系苗木。为了节省路途上的费用,他招呼技术员进饭馆吃饭,自己则经常在暗地里啃冷馍,喝凉水。皇天不负有心人,李邦靖从山东调回的两批苹果树苗成活率达到了100%。此后的几年里,李邦靖带领村民不断扩大苹果种植面积,开始了走出贫困的铁骑征途,到1990年,西头村栽种苹果面积达到1500亩,成为了旬邑县苹果起步最早、效益最好的村子。

  小小的红苹果托起了山沟沟里农民致富的大希望,农民的钱袋子是鼓起来了,然而李邦靖仍不满足,他的心中有更远的谋划:他要让父老乡亲改变这祖祖辈辈住沟坡钻窑洞里的窘境,与城里人一样也住单元房、走柏油路、洗热水澡、用节能灶。为此,李邦靖专门到南方学习考察,取南北民居建筑之所长,四处拜访专业人员,终于将单体庭院式结构新居的方案、图纸带回到了群众手上……那一天,天还麻麻亮,李邦靖隐约听到自家大门外开始有了些响动,还没等他探个究竟就听见妻子在那边儿喊着:“邦靖,你来!快出来!”李邦靖一边披上外衣一边勾着鞋子连忙往外走,眼前的一幕不禁让他打了个激灵:全村64户村民拿着自家的建房款站在大门外。有的将钱捧在手上,有的拿粗布包着,从小跟李邦靖玩儿到大的李德厚将还留有余温的一沓破旧的钱直往李邦靖的怀里的塞,“邦靖,这几年咱卖苹果攒下钱咧,你办事,我放心,你看着给咱盖房子!”要知道,农民一生两件事儿:划庄基盖房和给娃娶媳妇儿。群众能将自家的建房款放心地交给村上,请求村上统一管理、统一施工,这样的信任是对他莫大的鼓舞和希冀。

  就这样,他带领村干部独创“支部组织,资金共管,统一招标,集中建设”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终于,一座座小洋楼在渭北旱塬上的小山村拔地而起。“柏油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流到锅里头,清洁能源户户用,卫生厕所白又亮,太阳能热水冲身上,电视一开看全国,电话一拨到美国。”这首流传在旬邑县的顺口溜说的就是西头村当今农民的幸福生活,也印证着这位老支书带领西头村村民战胜贫困的又一创举。

  “子规啼尽心头血,便是漫山杜鹃红”。2010年陕西省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李邦靖成为颁奖典礼上唯一一位来自基层的获奖者,颁奖词写道:他立足村情,带领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果业等项目作为支柱,使西头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2016年,全省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李邦靖睿智的目光又瞄准了乡村旅游。在省纪委的协调帮助下,西头村通过招商引资,开工建设了集吃、住、游、乐、采摘为一体的云尚乡舍客栈等文化旅游项目。2017年底,西头村已率先脱贫摘帽,这是李邦靖带领西头村村民消灭贫困胜利的号角。这两天在中央一套上映的大型连续剧《黄土高天》就是在西头村取景拍摄的,该片真实地将西头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程展现给了全国观众。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西头将闪耀在渭北高原的黄土高天上。

  时间是一位伟大的书写者,从走出贫困、战胜贫困到消灭贫困,西头村的变化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它见证了李邦靖从年轻小伙到两鬓斑白的花甲老人,见证着这位守望故里46年的老书记依托改革进行改革的三部曲,见证着这位一心为民的老支书带领西头村村民不忘初心、勇立潮头、砥砺前行、锐意改革的奋斗历程。在此,让我们向勇立潮头的改革者致敬!向中国改革开放致敬!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李邦靖 一心为民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