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凤翔有个村,点泥能成金

2019-09-06 18:17:48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 民间传说和学术界对凤翔彩绘泥塑产生的年代分歧较大,但无论哪种观点都足以说明凤翔彩绘泥塑有着久远的历史。...

  凤翔泥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泥塑作为凤翔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俗称“泥耍货”,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六营村,则被誉为“中国泥塑第一村”。

  

(视频:各界导报 马卓 鱼哲婧)

  【渊源·泥塑】

  民间传说和学术界对凤翔彩绘泥塑产生的年代分歧较大,但无论哪种观点都足以说明凤翔彩绘泥塑有着久远的历史。

  据《凤翔县志》记载:“县境内发掘出土的春秋战国、汉、唐时期的古墓随葬器物中,有各种形态的动物、人物陶俑,如虎、牛、鸽、猪、狗、羊、独角兽、骆驼等,其型制相似今日之泥塑。”

  对凤翔出土的春秋战国墓中的彩绘陶俑研究发现,陪葬彩绘陶俑的制作工艺和今日的彩绘泥塑制作方法有许多相同之处,由此推断,彩绘泥塑工艺的产生当在春秋战国时期。

  【传说·六营村】

  相传元朝末年,江西景德镇瓷器艺人不甘统治者的欺压和盘剥,随朱元璋率领的义军西征作战驻扎于此,该地因有三条重要的通道交叉于此,故当时这里被称作“六道村”,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义军的第六营奉命在此安营扎寨,驻守布防。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朝后,天下太平,军队无仗可打,只好在六道村屯田垦荒。因驻军属第六营,后来人们就将他们的驻地改称为六营村。

  留守务农的士兵在当地娶妻生子,安家立业。这些会陶瓷手艺的兵卒在农忙时下地干活,到了农闲季节便重操旧业,耍弄起了手艺。由于没有窑,也找不到烧瓷用的干泥,他们就用当地万泉沟的粘土制成坯,晒干后在泥坯上绘线描彩,待到庙会时就拿去卖,换回银两补贴生活。

  【创新·工艺】

  泥塑易碎,是让所有手艺人头疼的问题。因为易碎,凤翔泥塑很长时间以来只能在周边地区销售,运不到外地市场。199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胡新明经过数百次的实验,研制出了泥塑摔不烂的制作工艺。

  当时胡新明已经是宝鸡市政协委员,为了检验效果,他把自己制作的摔不烂的“泥塑挂虎”夹在自行车后座上,一路骑到宝鸡市政协会议室,当着其他政协委员的面,把“泥塑挂虎”摔到地上。同时,胡新明用石膏模具代替泥模具,使泥塑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产量大幅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胡新明在祖传泥塑手工艺学习创作和生产实践中,独创泥塑画技艺,成为凤翔泥塑发展史上的又一独特创举。

  【传承·致富】

  近年来,凤翔县将泥塑产业作为百姓脱贫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按照“彰显泥塑,打造精品,带动旅游”的思路,积极建设六营民俗村。完成了泥塑一条街改造、进村路提升、风景墙建设、停车场建设、环村路硬化、游客服务中心、泥塑广场、泥塑坊等工程,以“传承民间工艺,彰显泥塑特色”为标志的六营民俗村初具规模。

  当地也涌现出了胡新民、敬萍、胡小红等一批工艺美术大师、传承人和代表人物,他们不仅传承了泥塑的传统工艺,而且在用料、工艺、造型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并将这些传授给了村民。

  2018年,凤翔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2万元,而依靠泥塑致富的六营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8万元。目前六营村从事泥塑制作的村民有80余户300余人。该村泥塑产业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如今,六营村530户人家,从事泥塑产业的就有300多户,六营村因泥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未来·文创】

  在做大做强泥塑产业同时,凤翔县和泥塑传承人也在不断探索泥塑产业的未来发展。让泥塑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如今,在六营泥塑村不仅能看到动物造型、故事人物等作品,同时也有笔记本、手机壳、眼罩、靠枕、纸杯、围巾等功能性日常用品,甚至还有微信表情包,每一个产品上都有凤翔泥塑的图案,传播着泥塑文化。



  传统的泥塑只是一个摆件,一个玩一玩就扔掉的“泥耍货”,它的商品价值很小。但是,把泥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生活结合起来,使古老的、能够讲述故事的文化符号“活起来”,它就可以讲出许多故事来。这件泥塑也就不单单是一个“泥耍货”,而是文创产品,赋予了它的商业价值。

  (文图编辑综合自网络)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凤翔 彩绘泥塑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