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行走在宜君城乡的角角落落,处处都可以看到帮扶干部、脱贫群众奋力拼搏的身影。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用智慧和勤劳改变着城乡面貌,用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视频:各界导报 马卓 鱼哲婧)
卖粮
宜君县五里镇张河村扶贫干部王震仍记得2016年秋收后农户卖粮难的场景。“6毛多的收购价让村民无法接受,索性大家都把玉米屯起来,等来年价格回暖再出售,村里人达成共识后,坚决都不卖。”
第二年4、5月间,玉米收购价依然低位运行,村民急了,“要是再卖不了,到了雨季恐怕要发霉,低价卖给饲料厂恐怕都没人要。”
扶贫干部和村委会干部一合计:不能坐以待毙,看着老百姓受损失。随后的几天,村委会里没了人,大家都跑出去找销路。终于,附近的几家收购商答应以每斤高于市价2分线收购张河村玉米。
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通畅的交通对于张河村这个深处大山怀抱的偏远村庄而言,诱惑力非同一般。作为张河村包扶单位,宜君县政协多方筹措资金,为村上通往外界的土路披上了“水泥装”。
玉米是张河村的主导产业,水泥路贯通后,村里的玉米收购价每斤比往年多了2分钱。王震说,可别小看这2分钱,张河村户均产玉米5万斤,每斤多2分钱,就能多收入1000元,玉米种植大户甚至能多卖好几千元。
提起以前的交通,村民杨润红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形容。杨润红感触很深地说:“以前去镇上赶集,要是下雨都回不来,人回不来,自行车更回不来,两只轱辘满是泥,根本推不动,干着急也没办法。最重要的是玉米价格上不去,粮贩子不愿意来,收购价每斤至少比其他村低2分钱。”
现在,杨润红再也没为赶集发过愁,有时没时间去镇上,他就在开到家门口的货郎车选购家里所需的新鲜蔬果、肉类和日用品。
脱贫
以前,杨润红家还是贫困户,2018年才脱了贫。原来,2015年孙女查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前后花了10余万元,大部分都是借来的,让他家一下成了贫困户。
此后,包扶干部为杨润红孙女办理了大病保险,为他家提供了一个公益岗位,每月600元工资,还通过农业技术讲座、土地深松等方式提高玉米和核桃产量和质量,使得杨润红家收入不断增加,最终如愿脱了贫。
说起脱贫,杨润红情绪高涨起来:“没人愿意当贫困户,更不想让政府救济,现在通过县政协帮扶脱贫了,感觉腰杆也硬了起来,以后我家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如今,王震已和村民成了亲人,只要饭点路过村民家门口,大家总会拉着他去自己家吃饭,王震每次都婉言拒绝。王震认为,村民把自己当朋友,甚至当亲人,是对县政协扶贫成果的认可,作为县政协派出的扶贫干部,今后更要扎扎实实带领村民产业致富。
据了解,宜君县政协近年来一直把脱贫攻坚作为机关的首要任务来抓,协调落实张河村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完成张河村至棋盘镇4.8公里水泥路、至套摊村6公里油返砂整治工程,硬化村道325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7盏,实施土地深松项目2200余亩,积极筹措资金30万元建设垃圾屋、院墙和花墙等,并积极开展“五好新风助脱贫”“道德讲堂”“细说变化颂党恩”等活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2018年,张河村已全村脱贫,从建档立卡时的13户39人,降低到现在的1户1人,剩余这户为五保户,贫困发生率从5.6%降为0.46%。
“决战脱贫攻坚,政协责无旁贷。”宜君县政协主席王东平说,“我们要继续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面广的优势,汇聚各界力量,各尽其能,深入基层,贴近百姓,真心实意与群众结亲交友,实实在在为群众脱贫致富做好事、谋良策,为宜君县脱贫攻坚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各界导报记者 原登荣 刘菁/文 孟星辰 原登荣 王静/图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